细心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,从上周起,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黄金段广告时间——《焦点访谈》前的广告中,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广告:在一个巨大的图书模型前,著名导演谢晋向你推销一本书——《学习的革命》。同样的广告还出现在中央二套、四套、中国教育电视台,以及香港凤凰卫视几乎所有的名牌节目中。
一向不愿做广告的谢晋上电视台做广告,一本书上电视台做如此大规模的广告,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特殊的广告。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《学习的革命》是一本什么样的书?
这是一本由美国人珍妮特·沃斯(JeannetteVos))和新西兰人戈登·德莱顿(GordenDryden)合写的关于学习方式的畅销书,此书在内容上汇集了近几十年来心理学、教育学、脑科学及信息技术等众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,提出了许多有益与有效的建议和方法,并采用了一种超文本和非线形结构的独特排版方式。此书现有11种语言的译本。中文本自1997年10月出版后,1年内先后印刷9次,印量达26.5万册,是国内少有的畅销书。此次科利华推广的这本书为第二次的修订版。
12月9日下午3时,北京梅地亚宾馆,科利华软件集团的老总们面对二百多名记者,道出了更让人们吃惊的消息。
一个中国的教育软件公司,要投5000万人民币的巨额资金,在从12月12日起的100天内,实现1000万册的销量,仅12月12日第一天在全国的投放量就达100万册,同时要在全国30个城市同时开办30个大型主题展览,要达到300万人的直接参与人数,3000万人的直接受影响人数,3亿人的波及人数。
为推销这本书,广告片的投入为200万元;并且专门制作了100本重14.8公斤、高76厘米、宽52厘米、价值3000元的“书王”和一个高12米宽9米的图书模型,还第一次为一本书开通了一个网上站点和一个专项寻呼……
面对这些令人瞠目的数字,特别是那1000万册的销量,更多的人表示的是怀疑,在记者会上,第一个问题便是1000万册的销售量怎么能实现?
面对记者咄咄逼人的质疑,科利华总裁宋朝弟向记者们道出了本书的策划过程,并向人们说出了科利华此举的目的:
首先,1998年6月科利华与北京无线电厂(益泰集团)合资成立了量子益华公司,这是一个准备在中国建设大规模网上书店的公司,其目标是:第一年实现销售收入2.5个亿,第二年5个亿,第三年10个亿。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的目标呢?《学习的革命》一书营销方案的实施便是第一步。
其次,科利华现在是国内最大的教育软件企业,但现在教育软件市场竞争激烈,从1997年起又有好几家非常有实力的企业加入,那么怎样才能保证科利华的市场呢?科利华推销《学习的革命》一书,就是要在中国教育界与家庭中进行一次信息时代的观念启蒙,希望能培育出一个长期的市场,让科利华的形象深入人们的心中。
最后,科利华希望这次行动能让自己的无形资产增加5-10倍,最终让民族和历史记住科利华。
愿望总归是好的,科利华的目标能实现吗?
为一本书投入5000万元进行宣传,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决策,这一点科利华的决策者们是很清楚的,他们怎样看待这其中的风险呢?
科利华人没有把此次行动完全定义为一个商业行为,而是把它提升为一个社会活动。在形势上,紧靠“科教兴国”和“创新工程”,同时顺应知识经济的大潮和面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机遇。科利华的提法是:“要做科技兴国的先锋”、“要配合国家政策”、“为民族素质的提高做出实质性贡献”。
在这样一个理念指导下,宋朝弟认为现在推出《学习的革命》这本书,已不是一本书的问题,而是一种观念的问题。所以科利华这次行动就算赔一点,也没有关系。
几乎所有的科利华人都知道3000年前古希腊哲人的一句话:“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,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。”
而在这次行动中,“科利华要做点燃火把的火种”。可以说,科利华的决策是一个“玩火”的决策。结果如何,人们拭目以待。